别吓自己!艾滋病真没你想的那么容易传染
同事小王最近总躲着新来的实习生,只因为听说对方是艾滋病感染者。这种场景在生活里并不少见——很多人听到「艾滋病」三个字就下意识屏住呼吸,仿佛空气里飘着看不见的病毒。其实啊,这种恐慌完全没必要。
一、病毒传播的门槛比你想象的高
艾滋病病毒就像个挑剔的食客,只认准三道「主菜」:血液、母婴和性接触。去年疾控中心发布的《艾滋病防治白皮书》显示,过去五年96%的新增病例都来自这三条途径。而那些让人提心吊胆的日常接触?共用碗筷感染概率为零,拥抱握手更不会中招。
记得我大学室友确诊时,全宿舍都吓得不敢用公共洗衣机。后来医生一句话点醒我们:「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比网红奶茶里的冰块化得还快」。现在十年过去了,当年同吃同住的兄弟们体检报告都干干净净。
二、现代医学筑起双重保险
现在的阻断药就像随身保镖,72小时内服用成功率超95%。深圳有位护士被带血针头扎伤后,及时用药成功阻断的案例还上了央视新闻。更别提「U=U」理论(测不到病毒=不具传染性)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盖章认证,这让很多感染者都能正常恋爱结婚。
朋友阿杰就是受益者,他和妻子结婚三年,定期检测始终阴性。用他的话说:「现在我们的防护措施,还没防新冠病毒严格呢」。
三、过度恐慌比病毒更伤人
去年某高校新生因携带HIV遭退学的新闻,暴露的正是这种无知带来的伤害。数据显示,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就医遭拒率至今仍有17%。可实际上,医生们每天接触各种体液都不戴护目镜——完整的皮肤本身就是天然防护服。
建议大家看看《费城故事》这部电影,男主因艾滋病被律所辞退的情节,至今仍在上演现实版。消除歧视,要从了解真相开始。
四、聪明防护才能真安心
与其担心飞来横祸,不如记住三个「安全」:安全性行为、安全用血、安全分娩。现在各地医院的自助检测机,15分钟就能出结果,比等外卖还快。年轻人里流行的暴露前预防(PrEP)用药,更是把保险栓提到了最前面。
说到底,艾滋病早已从「世纪绝症」变成可控慢性病。就像我们不会因为有人感冒就躲着走,对HIV感染者也该多份平常心。记住,恐惧源于未知,而知识才是最好的疫苗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