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怀孕了还能吃螃蟹吗?”这大概是每个准妈妈都被七大姑八大姨灵魂拷问过的问题。老一辈总说螃蟹性寒容易滑胎,可看着社交媒体上那些晒海鲜大餐的孕妈,又忍不住嘴馋。今天咱们就掰开蟹壳看看,这口鲜到底能不能尝。
一、被妖魔化的螃蟹
中医典籍里确实记载螃蟹性寒,《本草纲目》就提醒孕妇慎用。但现代营养学检测显示,每100克蟹肉含有13.8克优质蛋白,比牛肉还高两成。浙大医学院2021年发布的《孕期膳食指南》明确指出,正常体质的孕妇每周摄入200-300克海鲜是安全的。上海红房子医院产科主任王医生分享了个案例:有位爱吃蟹的孕妇每周适量食用,每次搭配姜醋,整个孕期指标都很稳定。
二、螃蟹的正确打开方式
选蟹要认准正规渠道,阳澄湖的张大婶告诉我:“现在养殖技术好了,九月母蟹十月公,用紫苏蒸20分钟最稳妥。”记得扔掉蟹心蟹胃这些藏污纳垢的部位,配上姜茶暖胃。杭州的李女士就是典型反面教材,孕中期贪嘴吃了三只醉蟹,结果急性肠胃炎住院,医生说生腌海鲜才是真凶。
三、这些情况真要忌口
建档时查出胎盘低置的孕妈,还有那些吃海鲜就起疹子的过敏体质,确实该管住嘴。北京协和医院统计显示,约15%的孕妇因体质特殊需要忌食海鲜。我表姐怀孕时不信邪,硬吃蟹黄后全身发痒,这才长了记性。
四、解馋替代方案
实在馋海鲜的可以改吃虾仁蒸蛋,青岛渔家乐的刘大姐教我用裙带菜炖豆腐,照样补碘补钙。闺蜜怀孕时发明了南瓜蟹肉羹,用蟹味菇提鲜,既过嘴瘾又安全。
说到底,孕期饮食讲究的是因人而异。就像产科专家说的:“别把螃蟹当洪水猛兽,但也别当饭吃。”下次家庭聚会时,不妨把这篇转给劝你别吃蟹的亲戚——咱新时代孕妈,要吃得科学,吃得讲究!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