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闺蜜群里总有人转发「HPV感染实拍图」,配上「看一眼就能自查」的文案,搞得人心惶惶。作为经历过HPV阳性又转阴的过来人,今天咱们就抛开那些博眼球的图片,用真实数据和科学知识聊聊这件事。
先说个冷知识——80%有性生活的女性一生中至少会感染一次HPV。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数据显示,我国适龄女性HPV感染率在15.6%左右,但其中90%的感染会在2年内被免疫系统清除。就像皮肤偶尔会过敏,大多数HPV感染就是宫颈打了个「小喷嚏」。
去年陪表妹做妇科检查时,医生用电子阴道镜指着显示屏解释:「你看这些醋白上皮区域,就像皮肤上的微小破口,这就是低危型HPV引起的病变。」其实肉眼根本看不到明显变化,需要专业设备放大40倍才能观察。那些网传的「菜花状」尖锐湿疣图片,只是极少数高危性行为引发的典型表现。
现在最让人头疼的是疫苗焦虑。自从九价扩龄到45岁,社区医院的预约系统天天爆满。但很多人不知道,二价疫苗对16/18型高危病毒的保护效力其实能达到84.5%。广州疾控2022年的统计显示,完成三针接种的女性中,持续感染率下降了76%。与其纠结价数,不如先打上能约到的疫苗。
记得我32岁体检发现HPV16阳性时,整整两周睡不着觉。后来医生拿着TCT报告安慰:「你看这个ASC-US(非典型鳞状细胞),就像考试卷上的铅笔印记,擦掉重写就行。」果然半年后复查就转阴了。现在国家推行的两癌筛查真是救命政策,北京某三甲医院数据显示,参加规律筛查的女性,宫颈癌早期诊断率提升了63%。
最近有个现象挺有意思——某红书上「HPV转阴食谱」点赞过万,评论区却吵翻了天。其实权威期刊《柳叶刀》早就说过,补充β-胡萝卜素和叶酸确实有帮助,但指望吃西兰花杀死病毒就夸张了。身边朋友亲身试验过,每天跳绳30分钟+11点前睡觉,复查时病毒载量真的降低了。
说到底,HPV防护就像给手机贴膜。疫苗是钢化膜,筛查是定期检测划痕,健康生活方式则是防摔手机壳。三者缺一不可。下次再看到吓人的图片,不妨打开卫健委官网查查《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》,那才是真正靠谱的「防护大全」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