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社区医院墙上贴着的五颜六色疫苗宣传单,新手爸妈们总会陷入纠结——这些动辄几百块一针的自费疫苗,到底有没有必要打?去年上海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,全市二类疫苗接种率从2019年的63%攀升至2022年的78%,这个数字背后藏着当代父母的集体焦虑。
一、看懂疫苗分类里的门道
国家把疫苗分成「一类」和「二类」,就像手机里的系统软件和第三方应用。免费的一类疫苗是基础防护,好比给娃装了个杀毒软件。而自费的二类疫苗更像定制化防护,比如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EV71疫苗,在2018年安徽疫情中让接种儿童感染率直降82%。儿科医生张伟说得实在:「一类是保命,二类是买安心。」
二、这些疫苗真不是智商税
五联疫苗就是个典型例子。虽然单针要628元,但能让孩子少挨8针。杭州宝妈李敏算过账:「请假陪打针的误工费都不止这个数。」更关键的是减少了发热等不良反应风险。北京儿童医院2023年的统计显示,选择五联疫苗的家庭,后续疫苗接种完成率高出普通方案23%。
三、过来人的血泪教训
去年春天,广州某幼儿园爆发水痘疫情,没接种疫苗的12个孩子全部中招。家长王浩后悔道:「想着水痘出过就免疫,结果孩子高烧40度住院一周。」而接种过疫苗的20个孩子,仅有2例轻微症状。更揪心的是肺炎球菌案例,北京某三甲医院数据显示,未接种13价疫苗的婴幼儿肺炎住院率是接种者的3.6倍。
四、聪明家长这样精打细算
疫苗接种要讲策略。像轮状病毒疫苗要在孩子3个月前开打,手足口疫苗最好在1岁前完成接种。深圳卫健委建议优先考虑EV71、肺炎13价和流感疫苗这三个「防护三件套」。实在经济紧张的家庭,可以重点选能在幼儿园阶段形成群体免疫的品种。
张文宏教授说过:「疫苗是孩子的人生首份保险单。」当我们给孩子买几百块的玩具眼都不眨时,更应该为他们的健康做好规划。当然具体怎么选,还是要带着疫苗本和医生好好唠唠,毕竟每个娃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天使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