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几年妇产科圈子里有个挺有意思的变化——十年前还被视为「标准操作」的会阴侧切术,现在反而被医生们谨慎对待。不少准妈妈都发现,产检时医生会特别说明:「现在咱们尽量不侧切,让组织自然撕裂」。这话乍听有点吓人,但背后其实藏着医学观念的迭代更新。
十年前我刚进产科实习那会儿,侧切率能到90%以上,就跟剪开快递包装似的利索。当时老主任总说:「整齐的切口总比乱糟糟的撕裂好」。但2016年《英国妇产科杂志》发了篇重磅研究,跟踪了2000多名产妇后发现,自然撕裂组产后6周的性生活质量、盆底肌恢复情况都比侧切组好一截。特别是二度以下的撕裂,愈合速度比侧切伤口快差不多一周。
去年接诊的小刘让我印象特深。她头胎在外院被侧切,这次特意转来我们医院。开指过程中助产士一直给她热敷会阴,最后只出现几处浅表撕裂。月子期间视频回访时,她抱着娃笑:「这次上厕所都不用咬着毛巾忍痛了」。对比她头胎侧切后反复红肿的经历,恢复效率确实天差地别。
不过话说回来,该切还得切。像遇上肩难产、胎心骤降这些紧急情况,侧切仍然是救命法宝。上个月凌晨三点接诊的经产妇,开全指后突然胎心掉到80,值班医生当机立断侧切,从决定到胎儿娩出不到两分钟。后来新生儿评分9分,宝妈伤口也恢复顺利。所以说关键还得看具体情况,不能一刀切。
现在产房推行「温柔分娩」,助产士们都有套独门秘籍。热敷会阴能增加组织弹性,自由体位分娩减轻压迫,控制胎头娩出速度更是关键。有经验的助产士能让胎头像挤牙膏似的慢慢「蹭」出来,最大程度保护会阴组织。上次观摩李护士长接生,全程跟产妇念叨「吹蜡烛,慢慢来」,最后连个像样的伤口都没留下。
当然啦,这事还得看个人体质。有些准妈妈皮肤弹性差,或者胎儿偏大,该做的预防措施不能少。我有个患者孕晚期天天抹维生素E油按摩会阴,38周评估弹性指数比普通产妇高20%,最后分娩果真只擦破点皮。所以说孕期的准备功夫真不能省。
说到底,从「主动剪开」到「被动保护」的转变,反映的是现代产科更尊重人体本能的新理念。就像皮肤被小刀划伤和自然擦伤的区别,看似前者整齐,实则后者更符合组织修复规律。当然,遇到特殊情况医生该出手时还是会出手,毕竟母子平安才是最终目标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