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着刚出生的小家伙,新手爸妈们既兴奋又手忙脚乱。这时候护士拿着疫苗接种本过来,不少家长都愣住了——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打针?其实啊,疫苗就像给宝宝穿上的隐形防护服,特别是出生头24小时这两个疫苗,可是关系到孩子一生健康的大事。
说到这,不得不提国家规划的「免疫程序表」。根据2023年最新数据,我国新生儿疫苗接种覆盖率已超过95%,光是乙肝疫苗就让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下降了99%。这组数字背后,藏着无数家庭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。
一、出生24小时内的生死防护
产房里最常听到的疑问就是:「刚生出来就扎针,孩子受得了吗?」去年在妇幼医院实习时,我亲眼见过一个早产儿因为及时接种疫苗,成功阻断了乙肝病毒母婴传播。当时孩子的父亲红着眼眶说:「这一针真是救了我们全家。」
第一针乙肝疫苗必须在出生24小时内完成,这个时间窗口对阻断母婴传播至关重要。记得有个新手爸爸因为心疼孩子,想推迟几天接种,医生急得直拍桌子:「晚一天风险就翻倍!」最后在医护人员反复科普下才完成接种。
二、一个月内的关键防御
出了月子中心的新手妈妈们,最常问的就是:「第二针乙肝疫苗到底什么时候打?」这里要划重点:出生满28天到30天是最佳接种期。上个月社区医院刚处理过案例,有个宝宝因为家长记错时间推迟接种,后来查出抗体不足需要重新补种。
现在全国推行疫苗电子追溯系统,家长在「育苗通」小程序上就能查到接种记录。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,每次接种后记得观察30分钟,去年某市就发生过极个别过敏反应的情况,好在处置及时都没出问题。
三、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疫苗
很多家长不知道,除了免费疫苗,像五联疫苗这种自费项目其实能让孩子少挨8针。表姐家双胞胎就选了五联疫苗,算下来不仅省了去医院的次数,孩子哭闹也少多了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自费疫苗需要提前预约,最好在孕期就做好功课。
记得保存好那个绿色封面的疫苗接种本,去年邻居家孩子上学时就因为疫苗记录不全差点耽误入学。现在有些地区还推出了电子版接种证,手机随时能查,确实方便不少。
看着宝宝接种后鼓着小脸哇哇哭,当妈的都心疼。但转念想想,这些疫苗就像给孩子的健康账户存钱,现在每存一笔,将来就能多一份保障。毕竟为人父母,最怕的就是「早知道」三个字啊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