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两年,朋友圈里晒HPV疫苗接种记录的人越来越多。看着大家讨论九价、四价、二价疫苗,很多朋友都忍不住犯嘀咕:这几个「价」到底是什么意思?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些疫苗的区别,顺便聊聊怎么选才最划算。
一、疫苗名称里的数字密码
疫苗名称里的数字其实是个「防伪标识」。比如二价疫苗预防的是HPV16、18两种高危型病毒,四价在此基础上多了6、11两种低危型,而九价直接覆盖了7种高危型和2种低危型。就像手机摄像头的像素数一样,数字越大代表能防范的病毒种类越多。
根据WHO最新数据,全球约70%的宫颈癌由HPV16和18型引起。也就是说,即便是最基础的二价疫苗,也能挡住大多数「犯罪头目」。不过九价疫苗确实更「全能」,它预防的7种高危型病毒可以覆盖90%的宫颈癌病例。
二、疫苗选择不能只看价数
去年陪闺蜜打疫苗时遇到个有意思的情况:26岁的小李非要等九价,结果超龄了还没排到,最后改打了四价。其实现在国内已经放宽九价接种年龄到45岁了,但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政策变化。
价格差异也值得注意。目前九价三针要4000左右,四价2500上下,二价最便宜只要1800。不过厦门有个社区医院搞活动,国产二价三针才798,比做个美容还便宜。要是预算有限,先打上二价绝对比干等着强。
疫苗保护期也是个关键点。跟踪研究显示,二价疫苗的保护效果至少持续11年,四价12年,九价虽然上市晚但也有8年数据支撑。与其纠结价数高低,不如早点接种早点获得保护。
三、破除常见认知误区
很多人觉得「价数越高越先进」,这其实是误解。就像买车要选配一样,二价疫苗虽然覆盖型号少,但对特定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反而更高。广州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,接种二价后对16/18型的抗体浓度是自然感染的100倍。
还有人担心「过了26岁打疫苗没用」。其实这是老黄历了,现在扩龄后45岁内都能打。就像房子装修,晚装总比不装强。北京妇产医院的王主任就遇到过52岁患者咨询,虽然超龄但医生还是建议接种,毕竟多份保护就少份风险。
四、给不同人群的实用建议
学生党建议优先考虑国产二价,性价比高还不用排队。像郑州大学城附近的接种点,随到随打特别方便。职场女性如果经济宽裕,当然推荐九价,相当于给身体买了个「顶配保险」。
已婚已育的女性也别觉得没必要打。邻居张姐45岁接种了四价,她说「就当给健康加个防护罩」。目前国产九价疫苗正在临床试验阶段,据说价格会比进口便宜三分之一,不着急的朋友可以再观望下。
最后提醒下,打了疫苗也要定期做宫颈癌筛查。就像汽车买了保险还得年检一样,双重防护才最靠谱。下次见到晒疫苗的朋友,你也能头头是道地分析哪种疫苗最适合她了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